Sunday, December 21, 2008

08回顧 ‧雅俗共賞

十年前讀科大時,因病的原故,在團刊麥穗園寫過一篇「家家酒」的分享,印象中,好像有不少的回響,而我也自以為寫得不錯。這次舊病復發,團刊已沒有了(復刊無期?),但我也想,就算麥穗園仍在,我能否再寫多一篇「家家酒」? 答案是,我大概不會了。


這樣說,並非因信仰於我並不重要(反而是更重要),但我卻感覺到,內心的變化,讓我再寫不出另一篇「家家酒」。原因是,它太「基督教」。


返教會久了(我指投入的),很容易落入一個情況,就是予人太「教徒」的感覺。當然,作主們徒,散發基督馨香最為重要,但「如何」散發,又是一個大學問來!我曾遇過一些「超屬靈」的人,可是,他們太孤芳自賞,太高、太遠了,與他們溝通,不時出現「話不投機半句多」的情況。


試問,在這種溝通模式之下,福音如何傳開?


XXXXXXXXXXXXXXXXXX


幾年前,曾有一段時間,我很迷詹瑞文(甚至去到剪報、想去他公司等他的程度...),欣賞他有很多方面,包括他攪笑的技倆(笑死我!)、專業、沒放棄過理想(曾為劇團賣樓...)等等...除此,我欣賞他那能把劇場交化,做到「雅俗共賞」的地步。

我常覺他想說的東西,其實相對的「深」,但他就是有能用一種很顯淺的表達方法,去告訴你。不要少看這件事,若細心的想,過程其實是頗複雜的。


對於一般人來說,基督教的信仰可能也屬「深邃」,但信主的我們如何「演繹」,可能有著決定性的改變。如何可做到「雅俗共賞」? 還看我們能否拿捏到,信仰的核心價值後,融會貫通地表達出來。


單單獨善其身,從來不是耶穌的教導呢!

2 comments:

橙sir said...

可唔可以post你的「家家酒」比大家睇下呢?

藍嬰 said...

橙SIR,10年前,我還未識打中文,那時找人幫我打,但已找不回那檔案了!不好意思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