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December 21, 2006

足夠了

昨天從報章上,看到一名女士因沉溺購物,繼而盜卡簽帳而被法庭判罪的案件。看過後十分驚訝,竟有人對購物如此病態 ? 病態到一個地步因購物太狂,要提早輟學上班賺錢來還卡數、也要盜用同事信用卡購物,以滿足自己慾望,實在太可怕了!

我們都處於一個「消費型」的城市內,但坦言我並不是一個「習慣」於消費的人。 我的消閑節目、興趣等也非常廉價,如跑步($0)、游泳($19),最多看看電影(~$50)、話劇($100-120)。所用的電話,是NOKIA第二平的型號(~$600)。食方面要求可能高一點,但絕少多於一百元(所以我還是樂於努力地找一些「又平又好吃」的館子)。另外,衣服方面,消費可能也稍高,那是性格問題,不喜歡隨隨便便穿些東西上身,故還是有耐性地選購一些貴一點的衣服。除此之外,就沒有了,我從來不貪求甚麼名表、多功能電話、跑車之類。

剛剛的生日,沒有燭光晚餐,卻只與阿雲在快餐店吃了個焗豬扒飯,另加當天踏單車的費用,整天不過$150,對我來說 :「這樣的安排,很開心,足夠了!」

對於消費帶來的滿足,我是甚少曾經驗到的,一來我沒有甚麼消費慾,遇上一本好書、一套好電影,已夠我「思想」一個星期,沒暇再消費。二來我並沒有這麼多錢去消費,這也是事實。




















這個聖誕,沒有聖誕大餐,沒有為自己買聖誕禮物「助慶」。唯一已安排的節目,是聽香港管弦樂團的一個音樂會,為此我十分期待與雀躍,對我來說 : 「足夠了!」

2 comments:

Anonymous said...

我也有看此新聞,周圍都是「叫我們消費」的符號以不同形式出現,我們天天生活在內「被洗腦」,而且聽我的同事說原來我們這一個年齡層是高機會借錢的(target group),真的有這樣購物狂的人,不過那報導中的人就是控制不到自己,多可悲。

哈哈,不過,根據你的說法,其實我也常花不少錢(雖然我不買名牌),因為我今年約了一些朋友去吃一次聖誕餐,只不過大家想去而我又從來未去過,便找了一間大家都afford得起的,我覺得在能力範圍而自己又想去做的事便可,又不用特地「反消費」,因為就如若我們特地反潮流,其實也是另一種被潮流控制的反應(reaction)而已,簡單自在也可很滿足,總之自己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便可,?_?

的確,一套好看的電影可令我們回家後又想,不斷思考,很開心的!
不過,最近好像沒有什麼好的電影看,希望你聽的音樂會會動聽吧?

藍嬰 said...

Maggie,
對於消費模式,還是選一個自己覺得舒服、負擔得起就成。聖誕餐當然好啦,慶祝一下,見下朋友,一樂也!

妳說的「反消費」也頗有意思,可能我也有一點這樣的傾向。不過再想深一層,其實主因還是我比較窮..^_^

我承認我的消費模式是傾向「寡」,有時身邊人也會為此不耐煩。我也希望遲下會有改善。

說回現狀,單是檯頭的書、VCD已夠我消化好一段時間,要再消費,還是遲一些吧!

香港管弦樂團的音樂會,當然期望,若能達「繞樑三日」之效就更好。